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淄博职院(原成教处)成立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与原淄博科技职业学院成教处组成新的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及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普通话测评和语言文字等工作,内设综合科、函授部、网络自考部、培训部、技能鉴定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4人,配备院长1名、党支部书记1名、副院长3名。

学院扎根淄博,辐射全国,服务社会,深入落实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群)优势、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适应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以校城“融荣与共”的发展理念办当地离不开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学校与区域共融共生。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淄博市科技兴市先进单位、淄博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年均社会服务经济效益4.8亿。

主动求变激发办学活力。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持社会服务目标与工作质量目标并重,确定了由“一体两翼”向“双主体、多元化”发展形态转变,逐步推动形成“双主业”办学格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的业务范畴、工作职能、管理体制、财务运行、绩效分配、考核奖惩等做出详细规定。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转变工作理念,实施管理创新,办学定位确定为“融入区域,服务社会,高端引领,创新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并重,努力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继续教育工作新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明确“项目管理,重心下移;双标并重,强化内涵;打造团队,借势发展”,坚持“高攀、设点、让利、放权、搞活、做强”,细化绩效核算单位,打造管理服务团队,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内涵发展建设成果显著。学校重视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开发特色课程和品牌专业,建成继续教育门户网站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集学历教育管理和非学历教育管理功能于一体,聚力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含建筑施工人员培训、燃气从业人员培训、养老培训、金蓝领等)、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模块,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建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学校先后获批省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总数达26门,省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29门,在全省同类高校中遥遥领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现招生、学籍、教学、毕业等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精准高效监督和指导学生学习。在淄博职业学院中校区建立600平米的老年大学教室,与张店区老年大学合作成立柳毅、新华、祥瑞花园和齐悦国际、通济花园、公盛、潘苑社区老年大学分校,开设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合唱、书法、绘画、老年康养、礼仪、化妆等培训班等,已培训学员8500余人。持续加大软硬件建设投入,先后改善1500㎡教学和办公场所,改扩建培训公寓、考试专用机房和培训餐厅,为学员提供了便捷优越的学习食宿条件,为继续教育做大做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学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业务能力提升要求,多渠道开拓生源,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终身学习氛围,稳定学历教育办学规模,保证继续教育社会效益,形成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课程和品牌专业,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数量突破11000人,达到11252人。目前,自有资质专科函授教育招生专业19个,与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专升本函授教育,专业涉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土木工程等20个专业。立足校内学生需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通过院系主导,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在校学生自学助考工作,构建学生学历提升立交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了校风和学风建设,获评“山东省2021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检查评估优秀等次”。《“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应用与推广》《跨越数字鸿沟——老年智能手机培训》及《老年人快递语音服务指引》三个项目分别获评教育部首批“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为全省唯一。此项突破性成果获得了人民网和淄博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宣传,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混合所有制办学实现突破。学校积极搭建校企融合发展平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探索新路径。坚持“政校企+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人才培养院校+政府行业组织+技术领先企业+服务管理协会”的生态体系,持续推进校校间、校企间、校政间的贯通互动,形成了“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学校创新建设并运行发展了应急管理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两个融合发展平台,实行校党委与理事会双重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业方领导任院长,校方人员任执行院长,按照章程所定规则推进实施全要素融合,组织开展教师工程师相互顶岗、学生进企实训、工人入校参培、活页式教材编制、一线岗位标准修订、应急管理等,带动学校专业院系协同发展,提升师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夯实了基础。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新的办学模式不仅得到政府、教育界和行业企业的认可与支持,更能从实际出发,完成区域经济社会急需人才的精准培养与高质量输送。

社会培训创出品牌特色。学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依托自身专业、师资优势,始终瞄准高端,狠抓内涵建设,示范带动开创业务新局面,输出社会培训新动能。充分依靠政府、行业、企业和合作知名高校,聘请知名专家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各类培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建成“淄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化管理成为“淄博样板”。作为山东省人社部门备案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社会开展电工、化学总控工和汽车维修工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助力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全省7家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牵头基地,协助民政厅精准制订年度系列培训方案,编制课程表、选聘、调配师资,“分层次、分类别,精准培训”,先后承担86期省、市级、区县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系列培训任务,共培训10000余人次。依托2个国家级实训中心、10个省市示范性培训基地、4个特色行业培训学院,组建社会培训项目团队,常年面向农业农村、建筑行业、医药卫生等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培训,年培训量突破15万人日,形成了建筑安全和装配式建筑体验式培训等特色品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坚持“走出校门办培训”策略,先后与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分别在杭州、重庆、北京举办了公用事业安全生产管理、高层次人才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及师资等高端研修班。助力全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淄博市美学教育基地、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基地、劳模工匠学院先后落户学校。

乡村振兴交出“淄职答卷”。学校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党建引领、智力扶持、技能支持、平台支撑等助力农业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人才智力+专业培训+产业培育”的脱贫致富之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几年来累计投入200余万元,为周村区、沂源县、博山区等六个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提升改造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村委大院等场所,整修蓄水池和输水管道,修建生活生产路及文体广场,安装视频监控、太阳能路灯和广播系统。2021年6月,与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农业银行淄博分行、山东农担淄博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同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校行金农”协同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创新探索“院校—地方”合作模式、共促淄博区域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探索“三振兴一带动”农村发展体系,在沂源、博山、周村等区县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分校区,组织实施富硒高效农业、中草药种植、休闲康养旅游等特色项目服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村官素质提升、乡村美学教育等职业培训,打造“桃帮主-蜜桃直播电商先行者”等惠农特色品牌。利用果树无冬剪技术发明专利,在沂源县重点举办“农村果树修剪技术培训班”,有效提升沂源县当地果树种植结果率和果农家庭收入,被淄博市乡村振兴人才专班定为“沂源模式”,累计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近400万元。《多方聚力 多向赋能 多措并举 助力淄博乡村振兴事业再上台阶》被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评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被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集团(中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交出了“淄职答卷”。